大暑養(yǎng)生食療調(diào)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17-08-09 來源:中西醫(yī)結(jié)合肝病科
暑,熱也,大暑,大熱。大暑就是這個夏季中最炎熱的時段。此節(jié)氣正值中伏前后,高溫悶熱;且是雷陣雨最多,易挾濕。暑濕之氣乘虛而入,最易使人心氣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會引發(fā)苦夏、中暑等病。所以,在大暑,更應注重養(yǎng)生。
大暑喝粥需以補氣清暑,健脾養(yǎng)胃為主。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健脾養(yǎng)胃食物則為赤小豆、薏米、南瓜等。大暑吃什么,以下就介紹幾種度暑良品。
綠豆粳米粥:綠豆60克,粳米100克。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個小時,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
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苦瓜洗凈去瓤,切成小塊。粳米和菊花洗凈,二者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水開后,將苦瓜塊、冰糖加入鍋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熱、止痢解毒,適用于中暑煩渴、下痢等癥的輔助食療。忌同時食用濕燥、麻辣、厚膩的食物。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zhuǎn)用小火煮成粥,調(diào)入白糖,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薏米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滲濕、清熱消暑。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nóng)村都有這個習俗。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食苦瓜
多吃苦味食物,食用清熱解暑的食物,如綠豆湯、冬瓜等,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yǎng)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zhì)。如山藥、大棗等。
吃鳳梨
臺灣有句名言: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jié)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fā)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