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14-10-24 來源:信息部
鼻息肉為鼻部常見病,多數認為慢性感染和變態(tài)反應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發(fā)現與阿斯匹林耐受不良,內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聯系。鼻息肉是一種常見鼻病。
臨床表現
持續(xù)性鼻塞,鼻塞原因是因為鼻腔內毛細血管流通不暢,導致毛細血管膨脹引起鼻塞,嗅覺減退,閉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張口呼吸。可有流涕,頭痛,耳鳴、耳悶和聽力減退。息肉可頗似剝皮葡萄狀或鮮荔枝肉狀,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紅色,有細帶多來自中鼻道,觸之柔軟活動。出血性息肉(較少)表面光滑,充血,觸之軟而易出血。纖維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觸之較實不易出血。 多發(fā)性息肉常來自篩竇,單個息肉多從上頜竇內長出,墜入后鼻孔稱“后鼻孔息肉。”鼻息肉增多變大,長期不予治療,可致鼻背增寬形成“蛙鼻”。
治療方案 1
手術摘除:對于明顯引起鼻塞或對鼻周造成侵襲性損害的大息肉,可手術摘除鼻腔及鼻竇內的息肉組織,在鼻內窺鏡下行篩竇開放徹底清除竇內病變粘膜,對防止息肉復發(fā)十分重要。鼻內窺鏡手術,是目前治療鼻炎、鼻竇炎及鼻息肉公認的理想方法,鼻內窺鏡系統(tǒng)配有冷光源攝像機和顯示器,可深入到鼻腔內,使深藏在鼻腔內的一切病理改變清晰顯示,其亮度相當于無影燈的20倍,3.5毫米的小孔可將病變組織放大500倍,整個過程視野清晰,一目了然,使手術達到更精細的效果,并進行到以前不易達到的區(qū)域。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鼻內窺鏡下的腺樣體吸切術具有術野清晰、操作精確、切除徹底、止血方便的特點,避免了傳統(tǒng)手術操作的盲目和粗暴的不足,不易損傷正常結構。因些,鼻內窺鏡下的腺樣體聽切術比較安全而且療效顯著1~3倍。它將傳統(tǒng)的破壞性手術,轉變?yōu)樵谕耆宄∽兓A上,盡可能保留鼻腔生理功能恢復的功能性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治愈率大大提高,減少了患者痛苦。由于鼻息肉多不僅局限于鼻,還可以向周圍侵犯鼻竇,使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的傳統(tǒng)方法很容易復發(fā)。鼻內窺鏡手術不僅可以達到較深的和隱蔽的部位,完全摘除鼻內息肉,而且還可以通過符合人體生理功能的手術操作,降低鼻息肉的復發(fā)率。
注意事項
本病有復發(fā)傾向,故現多主張綜合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