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無聲的足部殺手
發(fā)布時間:2025-05-08 來源:內分泌科
許多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不夠重視,認為血糖偏高無關緊要,照常飲食、作息,覺得和正常人無異。殊不知,糖尿病足可能悄然來襲。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高血糖導致的足部嚴重并發(fā)癥,表現(xiàn)為足部潰瘍、感染、深層組織破壞,甚至壞疽。據統(tǒng)計,全球約15%-25%的糖尿病患者會發(fā)生足部潰瘍。若處理不當,截肢風險高達10%-20%。
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原因
糖尿病足的發(fā)生通常與以下三個因素有關。
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感覺減退或喪失): 長期高血糖會損傷神經,導致足部麻木、痛覺減退。患者可能難以察覺鞋內異物或燙傷,從而忽視小傷口。
2、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缺血): 下肢動脈硬化導致足部血流減少,供氧不足,傷口難以愈合。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皮膚冰涼、蒼白,行走時小腿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癥狀。
3、高血糖導致感染風險升高: 高血糖會削弱免疫力,使足部微小傷口容易發(fā)展為嚴重感染,常見的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甚至多重耐藥菌。
哪些人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患上糖尿病足,但以下人群需要格外警惕:
1、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且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紅蛋白HbA1c>7%)。
2、已出現(xiàn)手足麻木、視力下降(視網膜病變影響足部自查能力)等并發(fā)癥。
3、存在足部畸形(如拇外翻、胼胝),或既往有足部潰瘍史。
糖尿病足的早期預警信號
如果出現(xiàn)以下情況,請及時就醫(yī):
1、足部皮膚干燥、皸裂,顏色變暗(紫紅或蒼白)。
2、足部傷口超過1周未愈合,或出現(xiàn)滲液、異味。
3、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足部腫脹、發(fā)熱,可能提示深部感染。
糖尿病足的預防措施
即使目前沒有上述問題,也應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1、每日自查: 每天檢查足底、趾縫,重點觀察有無紅腫、水皰、破損。視力不佳者可請家屬協(xié)助。
2、科學護足:清潔,用37℃左右的溫水泡腳,時間不超過5分鐘,避免燙傷。擦干, 用柔軟的毛巾輕柔擦干雙腳,尤其注意擦干趾縫。保濕,涂抹尿素霜等保濕劑(避開趾縫),防止皮膚干裂。修剪, 指甲應平剪成方形,避免剪得過短。胼胝(老繭)應由專業(yè)人員處理,切勿自行修剪。鞋襪選擇, 選擇鞋頭寬松(如圓頭鞋)、鞋內無接縫的鞋子。建議在下午試穿鞋子,因為此時足部通常會略微腫脹。襪子應選擇無骨縫、透氣性好的材質,并每日更換。
3、健康生活習慣: 戒煙(尼古丁會加劇血管收縮)。避免赤腳行走,冬季不使用熱水袋暖腳,以免燙傷。
糖尿病足的治療
出現(xiàn)糖尿病足問題也不必過于恐慌,現(xiàn)代醫(yī)學的多學科協(xié)作診療模式可以有效解決許多問題。針對不同分級的傷口,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Wagner 0級(高危足): 強化患者教育,定制減壓鞋墊,減輕足部壓力。
2、1-2級(淺表潰瘍): 清創(chuàng)處理,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必要時可采用負壓引流技術。
3、3-4級(深部感染/骨髓炎): 可能需要手術清創(chuàng),清除壞死組織。對于存在血管病變的患者,可行血管介入治療,如球囊擴張術,改善足部血供。
4、5級(廣泛壞疽):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截肢以保全生命。
警惕治療誤區(qū)
切勿迷信偏方,也不要盲目聽信非醫(yī)務人員的建議。例如,自行使用創(chuàng)可貼處理傷口,封閉的環(huán)境反而可能促進厭氧菌繁殖,加重感染。使用成分不明的草藥泡腳,可能刺激傷口,甚至引發(fā)過敏。
糖尿病足防治核心
糖尿病足的防治核心在于:控制血糖 + 每日足部檢查 + 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通過規(guī)范化的管理,約85%的截肢是可以避免的。請記住:一雙鞋的疏忽可能改變一生,細節(jié)護理就是最好的“保肢術”。
最后,祝愿廣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穩(wěn),遠離糖尿病足的困擾,擁有健康、自由的生活。(文:劉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