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講堂】哪些康復治療方法對腦癱患兒有效?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來源:信息部
小兒腦癱的癥狀
?
腦性癱瘓,是孕期和嬰幼兒期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腦損傷,從而出現(xiàn)了運動障礙。
腦癱在早期6~9個月以前癥狀不太明顯,腦癱患兒的反應以運動、語言、認知落后為主,導致病情不太容易鑒別發(fā)現(xiàn),目前腦癱的誤診和漏診率高達50%以上。
?
腦癱是大腦中樞損傷導致的運動障礙,其實它還有很多并發(fā)癥和伴隨癥狀,比如言語的落后、智力的障礙、情緒異常、癲癇等問題,它是一組綜合征。
具體表現(xiàn)為情緒激動、喂奶困難、四肢軟弱、陣發(fā)性肌張力失調、翻身和坐立姿勢異常、睡眠不好、反應遲鈍、抽搐、1歲后不能張嘴說話、2歲后不能正常行走。
?
小兒腦癱VS缺鈣
?
2歲前的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佝僂病,即俗稱的缺鈣,表現(xiàn)為汗多、容易驚嚇、睡眠不好。
診斷佝僂病,需到醫(yī)院查血中的維生素D和鈣的濃度,并拍骨骼片來進行確診。
早期腦癱患兒受發(fā)育遲緩影響,會導致肌張力偏高,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反射方面的異常,可與佝僂病相鑒別。
?
引起腦癱的高危因素
?
?
-? 孕期缺氧、營養(yǎng)不良、自身患甲狀腺功能障礙,或宮內感染等原因。
-??出生時早產或缺氧。
-??出生后孩子得腦膜炎、敗血癥、病理性黃疸癥等疾病。
-??可能與生長環(huán)境以及遺傳因素相關。
?
小兒腦癱的診斷方式
?
?
醫(yī)院會根據家長對病情的描述,對孩子進行運動發(fā)育方面的檢查,比如看他是否有運動落后,俗話說,“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發(fā)育落后大于3個月的,更要高度警惕。
同時進行神經系統(tǒng)檢測,看膝腱反射、病理反射是否陽性,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查頭顱的磁共振、ct 或腦電圖、肌電圖。
?
小兒腦癱要早治
?
?
腦癱的早期診治非常關鍵,6~9個月癥狀體征剛剛出現(xiàn),這時給予治療干預,治愈率會比較高,如果一歲以后才確診,絕大部分腦癱孩子是不可治愈的,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正確,到青春期還可能出現(xiàn)二次損傷,運動明顯障礙和關節(jié)變形等問題接踵而至,治療難度更大。
?
?
腦癱治療以綜合的康復治療方法為主,即現(xiàn)代康復與傳統(tǒng)康復相結合,中西醫(yī)結合,共同治療腦性癱瘓,康復訓練一般一個療程在3個月左右。
-早期(6~9個月)以康復訓練為主,包括PT、OT、ST,提倡游戲療法,在醫(yī)療機構的訓練外,與家庭情境相結合。
-傳統(tǒng)醫(yī)學,推拿、針灸。
-物理療法,電療。
- 藥物、高壓氧。
康復訓練注意事項
?
- 提倡要早,9個月以前開始訓練效果最好。
- 不同年齡,訓練的側重點也不同:
?
1歲嬰兒 |
以運動訓練,跪、爬、坐、站為主。 |
3歲以內 |
在運動訓練的基礎上可以加上機械動作的鍛煉。 |
大于3歲 |
要側重語言認知方面的訓練。 |
大于6歲 |
做學齡前的準備,需掌握日常動作等。 |
?
家長要鼓勵腦癱患兒多與外界接觸
?
腦癱治療是綜合性的,不僅要加強運動技能,也要提高智力水平和語言能力,尤其是社會實驗,為孩子日后上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因此康復訓練是開放式的,家長需要多帶孩子到外界去與小朋友互動,模仿他們正常的運動方式和語言交流方式,來提高患兒的生活能力。
家長需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參與幫助治療,將孩子當做一個正常人。
?
如何預防小兒腦癱?
預防小兒腦癱,應注意腦癱的高危因素,包括早產(孕期32周以前出生)、體重不夠(新生兒體重不足4斤)、出生后有缺氧、黃疸,為此孕媽需做好準備。
- 不要高齡生產。
-注意孕期身體健康。
-及時做DNA檢測。
-到專科醫(yī)院接生,盡量避免難產、缺氧和創(chuàng)傷的情況。
-出生后如果孩子出現(xiàn)黃疸,要及時到專科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