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yī)“聲”】重塑內在支撐,全盆底重建術為女性找回自信
發(fā)布時間:2025-01-22 來源:婦產科
“現(xiàn)在我很喜歡出門買菜,和兒媳婦出門逛街,和鄰居一起嘮家常,全盆底重建術讓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這都要感謝王主任。“72歲的王奶奶在復診時向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湖北省中山醫(yī)院)婦產科主任王中顯表示感謝。
72歲的王奶奶50年前經歷過多次順產分娩,大約在十年前就自覺下體有東西掉出來,由于不好意思,沒有及時就醫(yī)。但最近癥狀越來越重,還經常漏尿,導致她連門都不敢出,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兒媳婦知道后便帶著王奶奶來到了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找到了科主任王中顯。王中顯經過仔細認真評估后判斷其為盆底功能障礙,并制定了治療方案—全盆底重建術。術后,王奶奶不適癥狀消失,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盆底,這一由肌肉、筋膜和韌帶組成的“吊床”,肩負著支撐子宮、膀胱、直腸等盆腔臟器的重任。然而,妊娠分娩、年齡增長、肥胖、長期腹壓增加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盆底肌肉松弛,“吊床”的支撐力下降。于是,一系列惱人的癥狀接踵而至:大笑、咳嗽、運動時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讓女性在社交場合尷尬不已;盆腔臟器脫垂,帶來下腹的墜脹與疼痛,嚴重影響日常活動;而性生活中的不適,更是對親密關系造成了沉重打擊。據(jù)統(tǒng)計,我國中老年女性中,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高達30%-40%,且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這一數(shù)字還在不斷攀升。
什么是全盆底重建術?
全盆底重建術通過使用無張力陰道吊帶或補片,對過于松弛的盆底組織進行懸吊、修補,并采用對人體無傷害的合成材料來代替原有的病損組織,從而重建盆底組織架構。這一過程將脫垂的臟器托起,使其能夠維持在正常的位置。
全盆底重建術適應癥
1、盆腔器官脫垂:由于盆底支撐結構發(fā)生損傷或功能障礙,導致子宮、膀胱、直腸等盆腔臟器及陰道壁、陰道頂端等不能維持在正常位置,進而沿著陰道下降。這包括但不限于子宮脫垂、陰道前壁脫垂、膀胱脫垂、陰道后壁脫垂、直腸脫垂等。
2、手術復發(fā)患者:曾因盆腔器官脫垂而進行過手術治療,但又復發(fā)的患者,全盆底重建術可幫助減少其再次復發(fā)的風險。
全盆底重建術的優(yōu)勢
1、微創(chuàng)性:全盆底重建術通常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切口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
2、有效性:手術能夠顯著改善盆底功能障礙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安全性:手術風險相對較低,對患有內科疾病、體質虛弱、不能耐受大手術的患者更加適用。
4、保留生理功能:手術過程中,醫(yī)生會嚴格保護患者的生殖、排尿及排便等生理功能不受影響。
全盆底重建術,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點亮了希望之光。它不僅是一場手術,更是一次生活的重塑,讓女性告別“難言之隱”,重獲健康與自信,擁抱美好生活。(文:陳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