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非藥物防治保健
發(fā)布時間:2016-08-16 來源:中醫(yī)科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是各種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基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關鍵所在。
高血壓(原發(fā)性)目前的確根治不了,原因是沒有找到病因!
所以,當下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旨在控制血壓,預防并發(fā)癥!
實踐證明,高血壓的非藥物防治保健,可以使一部分患者的血壓得到有效的控制,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減輕體重、戒煙限酒、情志舒暢等。
1、合理膳食
(1)低鹽飲食
我國人群每人每日平均食鹽(包括所有食物中所含的鈉折合成鹽)為7~20g,明顯高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建議(每人每日進食鹽6g以下)。多吃天然食品,少吃或不吃加工好的食品。天然食品中鈉含量低而鉀的含量較高,多數(shù)加工好的食品中加入了鈉而去掉了鉀。在做飯時不加鹽,但為了保持口感,可在吃飯時加少許食鹽、不吃隔夜飯菜、不吃或少吃快餐,多數(shù)快餐中鈉含量高。
(2)補充鉀、鎂、鈣 限制鈉攝入可能會相應增加鉀的攝入和因減少利尿劑的應用而使鉀的排出減少,因而使體內(nèi)鉀量增加。含鉀量較高的食物有黃豆,小豆、綠豆、豆腐、土豆、大頭菜、花生、海帶、紫菜、香蕉等。鉀添加劑能使血壓下降。和血壓正常者相比,高血壓患者鈣的鑷入減少且尿中排泄增加。研究顯示,每日補充1-2g鈣可以降低血壓。老年高血壓患者對補充鈣鹽的反應相對較差。日常生活中應特別注意,由于高血壓患者為了減少飽和脂肪酸和鈉的攝入而減少牛奶和奶酪和攝入,從而不經(jīng)意的減少了鈣的攝入。患者每晚睡前喝牛奶1-2杯,可以幫助降低血壓,還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2、適量有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
根據(jù)高血壓患者個體健康狀況、年齡以及個人的愛好來決定運動量。走路或騎自行車是最適合的有氧運動。如果沒有特別情況,應該每天運動1次,每次運動場30min,每周運動5次,使運動目標心率達到期170-年齡,例如,一個50歲的患者,其目標心率為120次/分。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從而使高血壓處于一種穩(wěn)定的狀態(tài)。運動訓練要包括大腿及手臂的大肌肉群的活動,而避免僅限于小肌肉群的靜態(tài)的收縮運動。對老年人此點特別重要。
3、減輕體重
飲食中脂肪的增加會增加有肥胖傾向者肥胖的危險,體重增加明顯者應減少脂肪攝入。合理的飲食既可以保證集體必需的營養(yǎng),又可以控制肥胖,是高血壓防治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適量的有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也是減輕體重和保持體重穩(wěn)定在一個理想水平的有效方法。
4、戒煙限酒
吸煙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不論有無高血壓都不應吸煙,吸煙者應戒煙,并應減少或避免被動吸煙。大量研究表明,過量飲酒會使血壓明顯增高。對于喜歡飲酒的高血壓患者,應該勸其戒酒或少量飲酒。大量飲酒可使血壓持續(xù)升高,易誘發(fā)腦血管意外。實在不能戒酒者,主張飲用少量紅葡萄酒,因為少量紅葡萄酒可以擴張血管。
5、保持情志舒暢
長期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壓和其它一些慢性病重要原因之一,對有精神壓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需做長期細致的工作,一方面靠政府與政策的力量改善大環(huán)境,另一方面則靠家屬與社區(qū)醫(yī)師做耐心勸導,幫助這些人參與社交活動,如參加體育鍛煉、繪畫等,在社團活動中傾訴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齡人的勸導和理解。要積極調動患者自身的潛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娛樂。
中醫(yī)高血壓防治之穴位按摩
1. 按揉百會 (耳尖直上頭頂正中),30 次。
2. 按揉印堂 (兩眉頭中間),30 次。
3. 按揉太陽 30 次.
4. 按揉腦后風池 (枕骨之下),30 次。
5. 以食指和拇指用力按揉耳后根部,30 次。
6. 手掌按在肚臍,旋轉摩運 30 次。
7. 雙掌緊貼胸脅位,沿肋骨用力來回摩擦 30 次。
8. 挺胸,手握成空拳,捶擊對側肩井 (肩膀正中),每側約 15 次。
9. 以空掌伸向對側背,交替拍打上背部,每側約 30 次。
10. 按揉內(nèi)關 (掌腕橫紋上 2 寸),30 次。
11. 按揉曲池 (肘關節(jié)外側端),30 次。
12. 按揉足三里 (髕骨外下脛骨前緣一橫指),30 次。
13按揉三陰交 (小腿足內(nèi)踝尖上 3 寸),30 次。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成立于1955年,科室現(xiàn)有主任醫(yī)師兩名,副主任醫(yī)師兩名,擁有門診和病房兩個單元。門診位于門診大樓二樓,診室兩間,長期由經(jīng)驗豐富的高年資副主任以上醫(yī)師坐診。病房位于誠信樓二樓,環(huán)境舒適,治療手段齊全。并開設了中醫(yī)老年病、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內(nèi)分泌三個亞專業(yè)。
科室以突出中醫(yī)特色為主,并積極開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式,對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均有良好療效,特別對中風后遺癥、眩暈、咳喘、心悸、胃脘痛、頸腰腿痛、月經(jīng)不調等疾病更是得心應手,療效甚佳。同時開展了針灸、艾灸、刮痧、中藥穴位貼敷、拔罐、耳穴、中藥熏洗、三伏貼、三九灸、督脈灸等中醫(yī)特色治療。本科門診還設有保健咨詢,代煎中藥等便民服務措施。
門診:027-83745772
住院部:027-8374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