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異常心電圖的表現(一)
發(fā)布時間:2016-04-20 來源:心功能室
1、心房肥大的心電圖表現:
? ?(1)左房肥大:心電圖表現為P波增寬(>0.11s),常呈雙峰型,雙峰間期≥0.04s,以在V1導聯上最為顯著。多見于二尖瓣狹窄,故稱“二尖瓣型P波”。
? ?(2)右房肥大:心電圖表現為P波尖而高聳,其幅度>0.25mV,以Ⅱ、Ⅲ、aVF導聯表現最為突出,常見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故稱“肺型P波”,也可見于某些先天性心臟病。
2、心室肥大心電圖表現:
? ?(1)左室肥大:心電圖表現為①QRS波群電壓增高:RV5或RV6>2.5mV,RV5或RV6+SV1>4.0mV(男)或>3.5mV(女)。②心電軸左偏。③QRS波群時間延長到0.10~0.11s。④ST-T改變,以R波為主的導聯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左室肥大常見于高血壓心臟病、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病變、心肌病等。其中QRS波群高電壓最為重要,是診斷左室肥大的主要依據。
? ?(2)右室肥大:心電圖表現為①V1 R/S>1,V5R/S<1,V1或V3 R的QRS波群呈RS、RSR’、R或QR型。②心電軸右偏,重癥可>+110°。③RV1+SV5>1.2mV,aVR導聯的R/Q或R/S>1,RaVR>0.5mV。④V1或V3 R等右胸導聯ST-T下移>0.05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3、心肌梗死心電圖表現:
? ?(1)進展期:心肌梗死數分鐘后出現T波高聳,S-T段斜行上移或弓背向上抬高,時間在6小時以內。
? ?(2)急性期:心肌梗死后6小時至7天。S-T段逐漸升高呈弓背型,并可與T波融合成單向曲線,此時可出現異常Q波,繼而S-T段逐漸下降至等電位線,直立的T波開始倒置,并逐漸加深。此期壞死型Q波、損傷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倒置可同時并存。
? ?(3)愈合期:心肌梗死后7~28天,抬高的S-T段基本恢復至基線,壞死型Q波持續(xù)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較深逐漸變淺。
? ?(4)陳舊期:急性心肌梗死后29天及以后。S-T段和T波不再變化,常遺留下壞死的Q波,常持續(xù)存在終生,亦可能逐漸縮小。
4、心肌缺血心電圖表現:
? ?(1)典型心絞痛:面對缺血區(qū)的導聯上出現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時間一般小于15分鐘。
? ?(2)變異型心絞痛:常于休息或安靜時發(fā)病,心電圖可見S-T段抬高,常伴有T波高聳,對應導聯S-T段下移。
? ?(3)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在R波占優(yōu)勢的導聯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10.05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5、心律失常心電圖表現:
? ? 竇性心動過速的心電圖表現:
? ?(1)竇性P波,即P波在Ⅰ、Ⅱ、aVF、V3~V6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
? ?(2)P-R間期0.12~0.20s。
? ?(3)心率100~160次/分鐘。
? ?(1)左房肥大:心電圖表現為P波增寬(>0.11s),常呈雙峰型,雙峰間期≥0.04s,以在V1導聯上最為顯著。多見于二尖瓣狹窄,故稱“二尖瓣型P波”。
? ?(2)右房肥大:心電圖表現為P波尖而高聳,其幅度>0.25mV,以Ⅱ、Ⅲ、aVF導聯表現最為突出,常見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故稱“肺型P波”,也可見于某些先天性心臟病。
2、心室肥大心電圖表現:
? ?(1)左室肥大:心電圖表現為①QRS波群電壓增高:RV5或RV6>2.5mV,RV5或RV6+SV1>4.0mV(男)或>3.5mV(女)。②心電軸左偏。③QRS波群時間延長到0.10~0.11s。④ST-T改變,以R波為主的導聯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左室肥大常見于高血壓心臟病、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病變、心肌病等。其中QRS波群高電壓最為重要,是診斷左室肥大的主要依據。
? ?(2)右室肥大:心電圖表現為①V1 R/S>1,V5R/S<1,V1或V3 R的QRS波群呈RS、RSR’、R或QR型。②心電軸右偏,重癥可>+110°。③RV1+SV5>1.2mV,aVR導聯的R/Q或R/S>1,RaVR>0.5mV。④V1或V3 R等右胸導聯ST-T下移>0.05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3、心肌梗死心電圖表現:
? ?(1)進展期:心肌梗死數分鐘后出現T波高聳,S-T段斜行上移或弓背向上抬高,時間在6小時以內。
? ?(2)急性期:心肌梗死后6小時至7天。S-T段逐漸升高呈弓背型,并可與T波融合成單向曲線,此時可出現異常Q波,繼而S-T段逐漸下降至等電位線,直立的T波開始倒置,并逐漸加深。此期壞死型Q波、損傷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倒置可同時并存。
? ?(3)愈合期:心肌梗死后7~28天,抬高的S-T段基本恢復至基線,壞死型Q波持續(xù)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較深逐漸變淺。
? ?(4)陳舊期:急性心肌梗死后29天及以后。S-T段和T波不再變化,常遺留下壞死的Q波,常持續(xù)存在終生,亦可能逐漸縮小。
4、心肌缺血心電圖表現:
? ?(1)典型心絞痛:面對缺血區(qū)的導聯上出現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時間一般小于15分鐘。
? ?(2)變異型心絞痛:常于休息或安靜時發(fā)病,心電圖可見S-T段抬高,常伴有T波高聳,對應導聯S-T段下移。
? ?(3)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在R波占優(yōu)勢的導聯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10.05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5、心律失常心電圖表現:
? ? 竇性心動過速的心電圖表現:
? ?(1)竇性P波,即P波在Ⅰ、Ⅱ、aVF、V3~V6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
? ?(2)P-R間期0.12~0.20s。
? ?(3)心率100~160次/分鐘。